天天观焦点:央行二季度例会点评:政策基调偏积极
研究结论
事件: 2023 年6 月28 日,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23 年第二季度(总第101次)例会在北京召开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6 月以来央行的政策表态均偏积极:6 月7 日易纲行长在上海调研时提出“加强逆周期调节,全力支持实体经济”;6 月15 日 MLF 调降、6 月20 日LPR 下降;本次例会新增了“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,综合运用政策工具”的表述,也释放了较为积极的货币政策态度,或意味着下一阶段货币政策将稳中偏宽。
有哪些可以综合运用的政策工具?结构性货币政策或仍是重点,本次例会将结构性货币政策“聚焦重点、合理适度、有进有退”改为“保持再贷款再贴现工具的稳定性”。近年来,央行越来越注重通过货币政策“精准滴灌”的方式支持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,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因此变得更为常见。2020 年以来,三项长期性结构性工具——支小、支农再贷款、再贴现余额快速增长,截至2023 年一季度,三项工具的余额累计增长合计为1.6 万亿;2021 年新设了碳减排支持工具、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,2022 年新设科技创新再贷款、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、民企债券融资支持工具(Ⅱ)、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等等,今年年初新设了两项政策性工具——房企纾困专项再贷款、租赁住房贷款支持计划。
6 月30 日央行宣布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、再贴现额度2000 亿元,进一步加大对“三农”、小微和民营企业金融支持力度,三项均为长期性工具,此时增加额度可能更多地出于建立金融长效机制的考量,不一定对应大幅投放。截至2023 年一季度末,全国支农支小再贷款、再贴现余额2.6 万亿元,剩余额度还有4698 亿,而2022 年全年支农支小再贷款和再贴现投放为2537 亿,今年一季度投放594 亿;2022 年二季度末再贴现额度使用了总额度的88%,央行在三季度增加了再贴现额度50 亿,但三季度再贴现余额有所下降。
利率方面,本次会议提出“推动企业融资成本和居民信贷成本稳中有降”,相较上次会议,企业端将“综合融资成本”改为“融资成本”;居民端将“个人消费信贷”改为“居民信贷”,拓宽了居民端融资成本下降的范围。近期1 年期和5 年期LPR 均下降了10BP,对应于包括房贷在内的各项贷款利率可能都将下调。
关于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,本次会议更加关注其对民间投资的带动作用,删去了“重点发力支持和带动基础设施建设”,同时提到“增强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的引导作用,有效带动激发民间投资”。当前民间投资受地产拖累,增速处于低位,后续在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的带动下,民间投资有望有所改善。
会议在汇率方面表述的变动颇多,或表明在美元兑人民币接近7.3 之际(6 月30 日为7.26),央行对汇率的关注度提升。本次例会中,央行删去了“增加人民币汇率弹性”、新增“坚决防范汇率大起大落风险”,并表示“外汇市场供求基本平衡,经常账户延续稳定顺差,外汇储备充足”。随着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持续上行并接近7.3,央行采用政策工具稳定汇率的概率上升,考虑到下半年经济基本面有望企稳回升、经常账户保持顺差、美联储加息可能已经接近尾声,人民币汇率或将趋稳。
地产方面基本延续了前期的表述,包括“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”、“推动建立房地产业发展新模式”,但删去了“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”。
风险提示
经济修复不及预期的风险;
美联储货币紧缩超预期的风险。